“我家种了好几年菜,但露地种菜抗灾能力小,收入不稳定。今年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自己也到合作社打工,就跟工厂里的工人似的,每天上下班,工资按天结算,地有一份收入,打工又有一份收入,稳当多了!”说这话的是德惠市郭家镇历家村村民姚德文,今年,他加入了种植棚膜辣椒的行列。种一份地,挣两份钱,这让姚德文感到满足。
历家村有着近30年露地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大多是菜农,全村600公顷土地除了少部分种植玉米外,几乎都是露地蔬菜种植。去年,村里依托蔬菜种植合作社推广棚膜蔬菜,种了37个棚10公顷辣椒。由于品质好,辣椒远销到北京、苏州、杭州等地。棚膜辣椒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今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有10户农民加入到棚膜辣椒种植行列。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不少农民转变身份意识,在合作社里打工,变成了“产业工人”,姚德文就是其中一位。
“我们干活也分工种,干技术活的和干力气活的工资不一样,看苗的、除草的、上肥的,分得可细啦!我每天在这干活能挣100多块钱,一天一结算,一个月的收入就是4000多块。”姚德文说,他一年在合作社干8个多月,至少增收3万多元。
“外出打工是打工,在自家门口打工也是打工,而且大伙儿种植蔬菜经验丰富,合作社和村民的劲儿都使到一块儿了!”历家村党总支书记于利民说,村里种植的蔬菜品质好,一到采摘季节,不断有客商来收购。
德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雨介绍,忙的时候,合作社里的“产业工人”能达到60人。“按照去年试种辣椒的产量和收入计算,每亩产量能达到5000公斤到1万公斤,年收入在2万元到3万元,今年这10公顷辣椒出售后也将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也将实现增收。”
近年来,德惠市加快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园艺特产业,突出发展棚膜经济,大力打造布海镇、菜园子镇、大房身镇等棚膜蔬菜园区。预计到2020年,德惠市蔬菜设施化面积将发展到3万亩,园艺特产业产值有望达到35亿元。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2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