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种植香菇,很多人都是望而却步,因为它是一门技术活,只要技术不达标,你投入的钱很可能血本无归。但枣山园区广门乡有一个香菇种植基地做的是风生水起,日前,记者就来到了广门乡会文村6组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去那里探索成功种植香菇的秘密。
当记者来到广门乡广安市缔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时,棚内的香菇大多已经成熟,合作社的创办人徐显明向我们介绍说,目前这个新的香菇种植大棚正在建设中,之前的生产厂棚已经不能达到市场需求了,所以正在扩建,准备大规模的种植。
广安市缔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显明:“目前我们基地,包括在建厂房,都是现代化一体的自动喷雾、自动注水、自动装袋,全部采用的是机械化设备,连厂房建设投入约300多万元。”
据了解,等新的香菇种植大棚建成后,徐显明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面积将达到40亩左右。徐显明:“我预计一年生产40-50万的香菇棒,按低算一斤半一个棒子的话,那么就是60-70万斤的香菇,价格就看市场行情,我们也会根据市场行情来调节什么时候出菇,什么时候不出,在价格上来调整它的产量。”
根据徐显明的说法,按照现在香菇在市场上的价格行情,那么基地一年的利润可达200万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可以算得上是创业成功。但徐显明一开始对于养殖香菇也是门外汉,一次偶然的机会才让他萌生了养殖香菇的想法。徐显明介绍说:“我在外面走亲戚的时候,在重庆看到人家食用菌种植,经过了解感觉它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项目。本身我们队上有个弃土场,土地也是闲置的,所以我觉得有个现成的地势我可以用来发展下。”
徐显明有了想法之后,就立刻采取行动,他时间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弟弟,想让他一起加入回乡创业的队伍。徐显明的弟弟徐开跃告诉我们:“我哥哥一个想法想种香菇,觉得是个很好的农业项目,有前景,所以自己也踊跃的和我哥哥做这个事情 。”
在兄弟姊妹的支持下,2015年,徐显明的香菇种植大棚终于在广门乡会文村6组建起来了,香菇菌种也开始装袋入棚,由于之前没有种植香菇的经验,徐显明就每天到香菇基地了解生长情况,解决香菇种植消毒、接种、温度、水分等技术难题,同时到周边的香菇基地学习种植技术,通过经验的积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香菇种植的门道。
徐显明向我们谈起了自己的种植心得:“种植香菇要注意几个环节:一个是生产环节,生产环节就是杀菌、灭菌、消毒,避菌棒的感染污染。然后培育当中温度控制,温度不能过高,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它才能出菇。”
不仅自己虚心学习种植香菇的技术,徐显明还专门到外地一些专业种植香菇的基地学习,并聘请相关专家来到自己的基地指导香菇种植,不断更新香菇品种和种植技术也使得徐显明的香菇种植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
据徐显明介绍:“开始是在达州请的师傅过来,技术人员过来帮我们指导生产。后来我们到北京学习,西昌有个大的生产基地,它是一年生产上千万个棒(菌棒),我们也到他那里去学习。只要哪里有先进技术,我们都去学习,学习回来之后就淘汰原来技术,重新请更好的技术人员。”
目前,徐显明还在不断学习,积探索市场前景,计划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品种,增加食用菌品种投入,所种植的香菇也在周边县市销售,供不应求,他也正在从食用菌栽培的门外汉变成独当一面的行业行家。徐显明:“目前就只有香菇,以后会有香菇、平菇、鸡菇等其他的一些菌类,以后我们都会慢慢开始生产。”
徐显明作为会文村的老党员,一心想为老家干点实事。现在他的香菇产业基地发展起来了,但徐显明没有独享发展成果,在他基地的带动下,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仅长期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为广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动力。因此,徐显明在去年的选举中被选为区人大代表。徐显明:“我有个想法就是本村本乡就愿意发展香菇种植的,我把我的菌棒生产好之后,村民只管出菇,然后我回收香菇,作为公司来说可以带动本村的来种植香菇增加收入。”
徐显明的徐开跃表示:目前,缔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这块工人一天采菇的和装袋的有十几二十个人,随着规模的扩大发展,合作社将接纳更多的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就近解决就业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广门乡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就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贯彻落实。广门乡党委书记周小君表示:下一步广门乡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民生事实为根本;抓住广门乡离市区仅五公里,拥有南峰山、望子山等天然氧吧这个独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休闲旅游的特色小镇。广门乡也将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为在广门乡发展的广大业主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31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