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农科经济 >> 威宁大黄洋芋昔日充饥“口粮” 今日致富“金蛋”

威宁大黄洋芋昔日充饥“口粮” 今日致富“金蛋”

来源:时间:2017/11/28 16:03:58浏览量:1打印收藏

  年纪稍大的人们,对“威宁大黄洋芋”既爱又恨,记忆深刻。爱的是,其产量高、个头大、颜色黄、口感好,在省内外各地广泛推广种植,成为人民公社时期人们充饥的口粮;恨的是,那时大米、小麦等主粮少,许多地方的人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米饭。人们天天吃洋芋、红苕等“杂粮”,吃腻到恨吃、怕吃甚至不吃。改革开放后,“威宁大黄洋芋”被人们当成忆苦思甜的食品。

  然而,当转基因食品充斥市场的今天,人们又开始怀念起儿时的味道。“威宁大黄洋芋”以其“原生态、口感好、品质优、营养丰,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和多种氨基酸”等,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并被加工成各种商品远销中外,成了多彩贵州“舌尖上的美丽”。

  威宁自治县抢抓机遇,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突破口。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开展标准化生产等措施,规范化管理,市场化引,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形成了种、储、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昔日农民充饥的口粮,今日已成致富的“金蛋”。

  草海之滨的“威宁洋芋”,作为知名品,带着特有的泥土芬芳,走向,走向世界!

  盛夏时节,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好时节。威宁自治县万亩马铃薯与精准扶贫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开满了各色小花,农家忙着浇水施肥,游人忙着花丛中拍照留影。

  近年来,威宁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突破口,走规范化管理、合作化经营道路。如今,马铃薯种植遍布全县39个乡镇(街道),常年种植面积165万亩,总产量达280万吨以上,总产值超过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达1700多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威宁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现代化种植  产业化发展

  威宁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过去种植面积大,但管理粗放,产量低收益少,村民们过着穷日子。

  “我们这一辈人可以说是吃洋芋长大的。小时候饿了,充饥的是洋芋,闲时的零食是洋芋,那时3斤洋芋换一斤玉米,6斤洋芋换一斤大米,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十几亩洋芋地,但就是吃不饱、吃不好。”威宁双龙镇江林村村民马学令回忆说。

  如今,走进威宁万亩马铃薯与精准扶贫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核心区双龙镇大地村,一眼望去,道路两旁都是成片栽种的马铃薯,横竖成行,农民正忙着给马铃薯作防虫处理。

  “今年已是第五次做预防了,每隔半个月就要来查看一次,还要关注新的虫害,做好充分的防治准备,这样才能保种保收!”当地村民刘寿良已成为了病虫害防治的“土专家”,每年都要参加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说起这里面的门道他滔滔不。

  威宁马铃薯种植的成效得益于专业合作社的带动。1998年,双龙镇江林村村民马永军与其他几个村村民开始做马铃薯生意。常年奔波于贵阳、昆明等城市,逐渐摸清了行情和门道。“威宁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马铃薯淀粉含量很高,卖出去的价格总能比其他地方的高。但产量低,家家户户要留足口粮才往外销,常常供不应求。”马永军说。

  为扩大种植规模,2008年,马永军联合几个种植大户,带头成立了“威宁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合作社统一为社员提供种薯、技术、农资等,并按高于市场价保底收购,既解决了农户的资金及优质种薯,又解决了销售难题。

  为支持合作社发展,带动周边更多群众致富,省农委给予每年不等的原种项目支持,帮助解决了合作社起步阶段资金不足、原种种薯的问题。年合作社实现了大丰收,全县很多大户争相向马永军取经。去年,该合作社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此后,马永军又注册了贵州南方薯业科技有限公司,辖质保、机械、生产3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所在地成了当地马铃薯集散地,年收购种薯3000多吨,销往全省60多个区县和两广一带。

  如今,江林村家家户户都加入了合作社,成员已达900多户。

  技术专家刘寿良是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之一。他手下管理着一个技术生产队,专职负责合作社3000多亩基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今年,合作社为社员种植提供了2000多吨原种,预计可带动户均增收1700元以上。

  威宁广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晚,2012年,双龙村村民马敏田与股东集资40万元购买原种,费提供给社员种植,按照高于市场价一毛的价格回收原种,再继续用于扩大种植规模。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合作社社员已有80多户,其中贫困户24户,种植面积达1540亩,覆盖双龙、大地两村。去年,合作社回收商品薯1500吨,种薯2000多吨,成为继南方合作社后又一带动村民规模化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龙头组织之一。

  目前,威宁自治县有马铃薯专业种植合作社46家。12家专业合作社参与建设3万多亩马铃薯与精准扶贫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核心区,带动了全县马铃薯产业从传统农耕方式向精细化耕种转变,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

  打造知名品  做“洋芋经济”

  2011年,威宁引进泰丰公司入驻威宁脱毒马铃薯产业园,从事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形成了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的五级脱毒种薯扩繁体系。

  目前,威宁年产原原种5000万粒以上,建立种薯生产基地40余万亩,产量60余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威宁洋芋”已成为知名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远销深圳、广州等城市及东南亚国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威宁马铃薯以其上乘的品质赢得了各地客商的青睐,每到马铃薯收获季节,在田间地头、公路旁都能看到马铃薯交易的繁忙景象。麻乍镇作为全县马铃薯种植大镇,17个行政村发展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农民人均收入的60%来自该产业。由麻乍戛利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的麻乍戛利马铃薯交易市场,已于去年12月启动改建工程,将于今年8月投入使用,可辐射带动周边几个乡镇的马铃薯种植及交易。

  在威宁,每个马铃薯产业重镇都有一个交易市场,形成了一张交易网络,与46家专业合作社形成“农户-经纪人-客商”和“公司+基地+农户”产销网络。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安徽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常年外运量100多万吨(其中种薯外销2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40%。

  深加工扎实起步。在麻乍镇启戛村,当地村民马海创办的威宁亚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马铃薯面条,去年卖出200多吨。

  据介绍,100公斤马铃薯可生产20公斤全粉,面条马铃薯全粉含量达20%-30%,一年生产销售200吨马铃薯面条需消耗300吨马铃薯,产品主销两广一带。

  在威宁工业园区,由马海投资的贵州威宁薯美加工有限公司薯片加工厂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一条生产线每天可加工10吨薯片,年消耗马铃薯1500吨。

  依托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和产业竞争能力,是威宁自治县做大做马铃薯产业的重头戏。贵州省农委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国家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项目资金重点向威宁倾斜,加快了种薯标准化基地建设。

  打造“威宁洋芋”知名品,是威宁自治县壮大“洋芋经济”的战略决策。该自治县先后荣获“南方马铃薯之乡”、国家工商总局“威宁洋芋”地理证明商标,注册了“南方薯宝”、“威雪”、“威宝”等系列产品商标。

  政策扶持引  产业全面开花

  扶持专业合作社引产业发展只是威宁为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采取的一项核心举措。面对产业市场化需求,威宁自治县将生产基地作为加速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大对薯产业发展的导力度,组建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成立了马铃薯专业协会,配齐专门人员抓薯产业链条,制定了薯产业发展规划,层层分解马铃薯基地建设任务,运用政策和行政手段积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生产,花大气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

  在加组织引导的同时,帮助理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并为其牵线搭桥,协调做好政策、物资、资金等方面服务。大力宣传发展薯产业优势和致富典型,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农户中,给农户算效益账,引导农民认识种植马铃薯带来的效益,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思维定势。通过市场效益的拉动,加速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递增和市场占有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优质专用薯生产,支持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建立原料基地,实行定向生产、配套服务,走产加销一条龙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威宁县马铃薯种植存在模式单一、科技含量低的问题。该县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工程。聘请省内外专家到威宁县作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为乡村干部、种植大户、农业技术员答疑解惑。与此同时,全面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县农业科技人员成功试验和示范大宽厢垄作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把该项技术推广。

  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挖掘马铃薯的生产潜力,逐步提高威宁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威宁自治县从山东省滕州市引进冬作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1万亩。县农牧局、扶贫办等部门每年都有项目扶持原种基地建设,对于种植“费乌瑞它”马铃薯的农户,该县每亩给予4000元补助,扶持资金达4000万元,今年该县计划发展到5万亩,弥补威宁马铃薯上市相对较晚的缺憾。

  威宁农信联社立足当地产业结构实际,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及时有效地满足了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向威宁祥云种养专业合作社、威宁大西北种养专业合作社等7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310万元,有力促进了威宁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该县马铃薯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各类薯类加工企业及家庭小作坊层出不穷,马铃薯产业得到了较快较全面发展。

  今年年初,威宁获得550万元马铃薯现代种业发展资金扶持,这将有力推进威宁脱贫攻坚步伐,加快同步小康进程。

  产业带动  贫困群众得实惠

  江林村是早规范化种植马铃薯的村寨之一,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村民李付敏多年种植马铃薯,每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如今正谋划着建新房。

  李付敏早年既要供4个孩子上学,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一家人的开销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开始种植马铃薯主要用于口粮,一年忙到头,一家人还是过着苦日子。”李付敏说,现在规范化种植马铃薯后,薯种品质好、产量高、市场稳定,还有合作社带动,谁家种得多日子就越好过,我把外出打工亲戚撂荒的地都拿来种马铃薯。

  在江林村,不少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收入大幅增加。眼下正是马铃薯开花的季节,尽管日头很大,但在基地里给马铃薯浇水的双龙镇水潮村村民陈粉琴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她说:“基地上班都是些手上活,一天工资70元,一月下来收入2000多元,够家里5个孩子的零用钱。”

  相比陈粉琴的季节性务工,双龙村村民马犬花在威宁广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务工已有3年多,每月工资2500元,早八晚五上班。她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干活,每月准时发工资,自己也学到了栽种技术,家里的几亩马铃薯产量确实比以前高多了。”据介绍,该合作社每年人工工资支出25万元左右。

  麻乍镇是威宁马铃薯种植的核心基地。326国道穿镇而过,路边的柴火烤洋芋,成了当地一道特色小吃。该镇岩格村村民马关燕经营柴火烤洋芋一年多,平均每天卖出100斤左右,收入约500元,今年端午节一天卖了500多斤,收入2500多元。暑假很快就到,生意会更好,今年收入五六万元没问题。

  如今,在贵州与云南交界处的公路沿线,都能看到柴火烤洋芋售卖点,不少农家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42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推荐

  1. 天芪生物帮扶的野生子洲黄芪到底怎么样?
  2. 想要有效增体质,必看的子洲黄芪健康攻略
  3. 对于用眼过度的年轻人,你的生活习惯中可能缺个“它”
  4. 健康饮食篇|子洲黄芪助你开启全新的养生之路
  5. 面对复杂的黄芪市场,如何辨别子洲黄芪?
  6. 早餐很重要,健康的早餐从子洲黄芪开始
  7. 子洲黄芪提醒您春季养生的几大禁忌,切勿盲目养生
  8. 子洲黄芪告诉你:有哪些养生方式是你看不下去的?
  9. 没有那么多套路,子洲黄芪就是好喝且健康的养生茶
  10. 子洲黄芪茶让您喝的安心、用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