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快报 >> 赫章有个“潘核桃”——贵大农学院教授潘学军的故事

赫章有个“潘核桃”——贵大农学院教授潘学军的故事

来源:贵阳网时间:2017/2/20 11:47:17浏览量:1打印收藏

在贵州大学农学院,提到核桃专家潘学军,同事们总是笑称我们的“核专家”。

  没有高端的实验室,也没有精密的仪器设备,“核专家”潘学军靠着不断的实地调查和选种、培育,十年间,浇灌出了蓬勃生长的赫章核桃产业,让研究成果惠及贵州大山里的贫困百姓。

  硕、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葡萄研究的潘学军,在来到贵州之前对核桃知之甚少。但怀着让“农业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烈愿望,他结合贵州农村地理条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核桃,“贵州山区要脱贫,果树能发挥很大作用,我希望能出一份力”。

  2006年,贵州大学、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赫章县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他率先与该县合作开展核桃技术攻关与研发,一干就是十年。

  赫章是重点贫困县,2006年县城还不通高速,也没有铁路,交通为不便,从县城到贵阳306公里,坐汽车大约要花八个小时。

  山路难还不算难,从小在山东长大的潘学军对贵州潮湿的天气很不适应,再加上常年上山下山对膝盖损伤,38岁的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

  医生叮嘱要注意休息,可忙惯的潘学军照样上完课就出差。每年三分之二的下乡时间,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实地调研、选种育种、技术指导都必须细致严谨的亲力亲为。

  “要做学问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如果不严谨,是会害人的。”一句简单的话语,是潘学军坚持多年身体力行的准则。

  哪怕是一次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潘学军也一定面对面的谈,手把手的教。为了让老百姓听得懂,他还学会了很多赫章“土话”,“比如我告诉老乡,好核桃的标准就是‘胀不胀、白不白、香不香’,‘胀’就是饱满的意思。”

  “潘学军,盼学军!”这是赫章李富贵逢人必说的口头禅。原本是贫困户的李富贵就是在潘学军手把手的指导下,建设核桃采穗圃,一跃成为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致富户,他本人也成了核桃嫁接技术员。

  为选育优良核桃品种,潘学军用两年时间走遍了贵州88个县市。为让核桃生根发芽,潘学军用十年的时间浇灌赫章核桃产业。

  辛勤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潘学军和研究团队所培育出来的黔核系列大获成功,“5号适合做核桃乳,6号含油率高,7号适合做带壳核桃销售,8号的颜色很漂亮,这些年没有品种能超过它。”潘学军语气里都是骄傲,“这些都是适于黔西北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

  在潘学军的帮助下,《赫章县100万亩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赫章县省级现代高效核桃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相继出炉,赫章县被批准为国家核桃良种繁育基地,成为贵州核桃产业的头羊、贵州核桃产业的一张名片。

  现在,“潘核桃”在赫章县无人不知。潘学军培养的262名核桃方向科技特派员和1.4万余人次科技人员及果农分散各地,他们正利用潘学军无私奉送的核桃新品种和多项技术,在贵州的石旮旯里书写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故事。

  目前,赫章县核桃种植面积从14万亩增加到163万亩,坚果年产值从3亿元增加到15亿元,核桃加工产值从0.45亿元增加到5亿元,种植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

  潘学军的追求不仅于此,“种植面积的扩大不是目标,有产量有效益才是我们的终目的”。

  在他和团队制定的未来5到10年的规划中,养分调控和病虫害防治被列为难点和重点,“要让科技种植为更多老百姓接受,加品种换优,加养分调控和病虫害防治,才能保证种下种好,产出优质核桃。”轻快的语气中透出潘学军烈的责任感。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90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推荐

  1. 天芪生物帮扶的野生子洲黄芪到底怎么样?
  2. 想要有效增体质,必看的子洲黄芪健康攻略
  3. 对于用眼过度的年轻人,你的生活习惯中可能缺个“它”
  4. 健康饮食篇|子洲黄芪助你开启全新的养生之路
  5. 面对复杂的黄芪市场,如何辨别子洲黄芪?
  6. 早餐很重要,健康的早餐从子洲黄芪开始
  7. 子洲黄芪提醒您春季养生的几大禁忌,切勿盲目养生
  8. 子洲黄芪告诉你:有哪些养生方式是你看不下去的?
  9. 没有那么多套路,子洲黄芪就是好喝且健康的养生茶
  10. 子洲黄芪茶让您喝的安心、用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