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鲫鱼交易所!

鲫鱼养殖大户的转型之路

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5/15 16:47:16打印收藏

  鲫鱼是江苏水产养殖量大的品种,射阳、大丰等沿海滩涂地区为其主养区。2009年鲫鱼鳃出血病未出现之前,这一地区的养殖品种只有鲫鱼,但近两年,随着病害问题越来越严重,损失越来越大,养殖户不得不走上转型之路,在该地拥有8300多亩水面的养户李旭便是其中之一。

  十年间养殖面积从百亩到八千亩

  2014年12月,笔者来到李旭老板的鱼塘所在地——江苏射阳盐场,站在塘堤上放眼望去,四周是不见边际、规划齐整的鱼塘,冰冷的海风肆虐在空阔的水面上。据李旭介绍,整个射阳盐场如今已开发出鱼塘面积30多万亩,难以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用于晾晒海盐的滩涂地。

  李旭1993年开始养鱼,2002年之前在大丰等地养殖鲫鱼,养殖面积只有300多亩。“那时候养鲫鱼病害很少,鱼好养,养殖效益也不错,每个人都想着扩大养殖面积,发展规模。”于是在2003年,李旭便来到刚开始开发的射阳盐场,一次性承包了2000多亩鱼塘。“那时候这里的塘口条件不好,水深只有1米左右,亩产量也只有1000多斤,但是养殖成本低,更没有病害,效益很不错。”于是10多年来,李旭陆续在周围共承包了40个鱼塘,养殖面积达到了8300多亩,2014年个人饲料用量突破了15000多吨。

  养殖模式由单养转为混养

  “现在射阳、大丰周围传统鲫鱼养殖集中区域,鲫鱼鳃出血病的发病率达到了90%以上,鳃出血病刚出现那两年,大家对这个病不清楚,发病了还去用药治疗,结果用药越多死得越多,高死亡率能达到100%。现在一旦发病,大家就会选择及时把鲫鱼低价卖掉,损失比较大。” 李旭谈到,“如果前些年是现在这种情况,我不可能发展这么快。”如今,面对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和持续低迷的鲫鱼市场行情,李旭不得不在鱼塘经营方面做出改变。

  为了降低养殖风险,现在当地的放养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2009年之前我们单养鲫鱼,亩放1300-2000尾,用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鲫鱼精养料,捕捞规格要达到1斤以上;现在亩放鲫鱼1000尾,草鱼200-250尾,用低蛋白混养料,混养不但可以降低鲫鱼发病率,而且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鲫鱼发病卖掉了,还有草鱼。”李旭介绍到。通过这两年的病害防治经验,李旭认为鳃出血病的发生和使用的饲料有很大关系,当地养殖主要使用的是沉水颗粒饲料,2013年他开始接受并使用膨化料,发现使用膨化饲料发病率明显低于使用颗粒饲料,“这只是我发现的一种现象,并不能成为结论,我分析应该和膨化料易消化和水质污染少有关系。”李旭认为膨化料是养殖发展的方向。

  差异化经营鱼塘

  “多用生物制剂,不能轻易地用药给鱼带来刺激,尤其少用刺激性的药物,水不要大排大灌,定期使用中草药保健,提高鱼体抗病能力。”这是李旭几年来总结的防治鳃出血病经验。

  不好的养殖形势下,李旭估计这几年附近80%养户都不赚钱,所以他不打算再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是个很精细的过程,需要很的责任心,现在我养殖8000多亩水面,风险已经非常大,管理上一点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较大损失。”在鱼塘经营上,李旭准备降低养殖密度,从而降低发病率,加大鱼的上市规格,“有规格才会有价格,如果大家都养同样的规格,那么就都没有市场。现在草鱼普遍5-6斤上市,我考虑要把草鱼养到8-9斤,这个规格应该有好的价格。”李旭认为使用膨化料可以提高鱼的生长速度,而且方便了鱼塘管理。“膨化料鱼有没有吃掉可以看出来,不会造成饲料浪费,如果鱼吃料不正常,还可以给管理上带来警示。”

  “在新的养殖形势下如何提高养殖效益,先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养殖模式,饲料公司不能仅仅只为我们提供饲料和养殖技术,还要多提供各种市场信息,从而帮助我们经营好鱼塘。”采访后,李旭对饲料企业提出了自己的新期望。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97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