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鲫鱼交易所!

鲫鱼疾病综合防控技术论坛于上月召开

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5/15 16:33:35打印收藏

鳃出血病属于哪类?与大红鳃病有何区别?鲫鱼疾病如何防控?4月9日,“科技力量 财富共享——通威股份鲫鱼疾病综合防控技术论坛”在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举行,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谢骏,从鳃出血发病因素、防控措施、相似病例区别、预控技术体系等八个方面,向现场300余名经销商和养殖户讲解了华东地区鲫鱼鳃出血疾病的相关知识,为华东养殖户带来真正实用的养殖“真经”。

先,谢骏在现场为大家讲解了鳃出血和大红鳃这两种相似病症的区别。谢骏指出,鳃出血病的病原体是鲤疱疹病毒II型,在整个养殖季节都会发生,目前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很大,但在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该病毒没有致病性。而大红鳃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水温22℃–26℃,阴雨的梅雨季节尤为严重,水温高于26℃时,病症及死亡明显缓解。发病后,可以控制,死亡较少。

针对华东地区易暴发的鲫鱼各类鳃病,谢骏还详细分析了其原因:建湖、兴化在5月初易暴发烂鳃病,是因为前期的昼夜温差大,加上突然暴雨造成池塘水质突变,鱼体的寄生虫大量产生造成的;建湖、盐都5月初暴发鳃出血,因鱼种混合感染导致;5月底6月初暴发大红鳃病,则是由于气温、水温的突然升高,养殖希望尽快出鱼而突然加大投喂量造成。谢骏表示,今年华东一带的气候对防控鳃出血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养殖户普遍关心的防控问题,谢骏从养殖周期、应激防控体系两方面作了分析。谢骏还特别提出了养殖户鲫鱼鳃出血的应对方法:如每亩死亡大于20尾,则出塘为好;如死亡每亩小于20尾,大于10尾,采用“三不”政策,即不换水、不投喂、不用药;如死亡每亩小于10尾,采用药物控制方法,同时减少投喂或不投料。

“鳃出血病的高峰期在4-6月,下半年会好转。饲料销量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会大幅下降,但下半年会大大增加,鲫鱼2015年有望丰产。”后,谢骏预估2015年华东片区鲫鱼养殖形势,表示今年将迎来鲫鱼的丰收年。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88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