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回暖,金山区朱泾镇秀州村菜农钟四根的大棚茄子也即将进入盛产期。这几天,老钟在崭新的大棚里忙着侍弄刚开第二茬花的茄子。
“建这样一个大棚得不少钱吧?”看着这个30米长、占地约半亩的蔬菜大棚,记者和老钟聊了起来。
“一分钱都不用花。”老钟说着眼睛笑成了缝。见记者好奇的样子,老钟才解释说,今年秀州村流转了120亩土地,成立了全区个蔬菜家庭农场,批建成了60个蔬菜大棚,自己申请了两个,每个大棚一年只需200元使用费,这样他也就成了蔬菜家庭农场的一份子。
除了老钟,此次申请加入蔬菜家庭农场的还有18户,根据各户的需求,少的申请了2个大棚,多的像潘林弟一口气申请了10个蔬菜大棚。这全区家蔬菜家庭农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运营的?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找到了秀州村村主任袁惠青。原来,秀州村地处城乡结合部,700多户村民中有近400户村民都靠种植蔬菜谋生,而2亩以上的种植户就有36户。而大棚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该村前进8组,但是这些蔬菜种植户的大棚多建于十多年前,再加上数次台风的破坏,目前蔬菜大棚损毁严重。前段时间,分管农业的副区长许复新来秀州村调研听取村民意见时,很多菜农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许复新随即和区、镇两级农业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进行了讨论,终探索以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的形式将蔬菜种植户组织起来,提高抗风险能力。
说干就干,通过菜农自愿报名,终批有18户种植户加入了家庭农场。尽管这个家庭农场相对分散,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个蔬菜种植户的联盟,但是家庭农场聘请了村里有20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曹瑞平作为技术指导,还统一配备了一台拖拉机、18台喷雾器,并且在村里开设了蔬菜检测室,为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们提供方便的服务。
今年下半年,第二批还将建立60个蔬菜大棚,届时将有更多的蔬菜种植户加入进来。加入家庭农场,既能享受统一的服务,又能够保持相对自由的自主经营,这个看起来有点不像家庭农场的蔬菜家庭农场,切实解决了菜农们的切身利益问题。正如钟四根所说:“区镇农业部门想菜农所想,为我们解决了大棚投资等诸多难题,加入家庭农场后,我们种菜致富就更有劲头了。”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28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