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快报 >> 乡村振兴+农业,为什么大多只“农”不“业”

乡村振兴+农业,为什么大多只“农”不“业”

来源:数字镇坪时间:2022/1/16 7:57:41浏览量:1打印收藏

  大家都知道乡村振兴是项目投资、项目补贴的好帽子,更是很多农业人觉得的福音,然后不得不说,就目前为止,“乡村振兴+农业”模式完全跑通的没有几个。

  无外乎“乡村振兴+农文旅”模式,必须在很多一线城市周边,有足够流量和订单量的个别项目,亦或者是红色旅游。

  而市面上普遍流传的“土地流转+订单农业+金融担保”这种苦逼模式,暂时太多还看到大就业大增收。像群里说的褚橙这种直供品牌是特例,当时我不叫订单农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这类苦模式也会苦尽甘来,毕竟最近几年,土地大规模流转农业用地才开始。这类模式因为农业周期长的特性,还没到收获期!

  所以政府的朋友们,在你招商,别人来投资投标的时候,建议除去主观因素,还是要看一个产业,支柱产业是否与县域匹配,不要最后只“农”无“业”,老百姓还靠微薄的土地过活。

  前面感慨之言结束,话归正题。

  第一,乡村振兴,只做涉农,没有产业首先是因为打造产业太长久,资本市场不会容许太久的变现。民间资本和国资,也未长时间投入。

  第二,农业本身打造产业,是比较难的,要看区位,要看政策,更要看产业基础。所以用泛农业来做乡村振兴,可能会更好一些。比如农批市场、冷链园。

  第三,太多的信息化公司来了,农业可能只需要各行各业头部的几个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公司,要把大企业已有的社会资源、商业模式都带来。小公司做的只能是一个个项目,建议小公司做乡村振兴的时候一定要拉上个实业合作伙伴,否则一个个项目会很苦,除非赛道是农业服务。

  第四,人才缺失,对于农业、数字化、装备、国家政策、产业、销售、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或者专业人才太少。很多人也不是我为了农业这个产业而来,所以会有些欠缺。

  最后,县域长久性持续的投入,缺失,毕竟农业局在各个局里。。。

  要让农业有产业性质,首先必须有规划,基于当地政策、产业基础、区块位置的详细规划,并结合在当地的政府规划中。

  第二,对于做农业产业的资本入局,县域内也要有筛选机制,不能为了短期效益,胡乱引入投资方,要明目。筛选机制可以由一些有意向的厂商代为构建,这还会是另一种打法。

  第三,配套农业实业的布局也不能少,必须有效配置,不能只是信息化,认养农业等服务性质的商业模式。

  第四,培养当地的农业人才,还要有长久性的投入,毕竟新农人、村民技能教育都是有政策的。有时候只有当地人培养起来了,才会留在当地。

  第五,农业数字化公司,尤其是头部公司,要打开格局,要从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角度,巧妙设计自己的数字农业产品和运营模式。不要抱有打一枪就跑的心态。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应该是需要企业家、产业本身和政府一起来解决。

  首先企业家们需要以共同富裕为准则,至少带动一部分的富裕。合理的利益分配的前提下,开始乡村振兴,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最近对资本的合理控制,想必大家也有目共睹。

  其次是产业本身,产业链必须要良性循环发展,能有效消化不稳定因素,抗风险能力要强,这几点可能农业这个产业的表现不怎么好,那就选择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吧。或者选择农业细分行业里足够健壮的领域来开展乡村振兴。

  最后实现政府兜底,虽然说我们是社会主义,但也是市场经济,所以有些时候也更需要政府这双无形的手。就去年的猪肉上涨,就可以清晰看到政府的兜底举措。在农业,政府有些很好的牵引产业发展价值,也有相应的抓手,足够让产业受益,让村民受益。也需要摒弃某些智囊团的错误观点,多来民间听听,多听优秀专家智囊团建议,多下地,多感受,再规划,再决策,最后是高效落实。

  来源:网易号农业数字化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推荐

  1. 天芪生物帮扶的野生子洲黄芪到底怎么样?
  2. 想要有效增体质,必看的子洲黄芪健康攻略
  3. 对于用眼过度的年轻人,你的生活习惯中可能缺个“它”
  4. 健康饮食篇|子洲黄芪助你开启全新的养生之路
  5. 面对复杂的黄芪市场,如何辨别子洲黄芪?
  6. 早餐很重要,健康的早餐从子洲黄芪开始
  7. 子洲黄芪提醒您春季养生的几大禁忌,切勿盲目养生
  8. 子洲黄芪告诉你:有哪些养生方式是你看不下去的?
  9. 没有那么多套路,子洲黄芪就是好喝且健康的养生茶
  10. 子洲黄芪茶让您喝的安心、用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