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快报 >> 鲜食玉米调研报告:2000多万亩分布在哪里?未来3000万亩规模靠什么支撑?

鲜食玉米调研报告:2000多万亩分布在哪里?未来3000万亩规模靠什么支撑?

来源:时间:2018/10/27 13:54:38浏览量:1打印收藏

  10月26日下午,2018年(南宁)鲜食玉米大会“鲜食玉米——致富之路,健康之路”主题论坛召开,本次论坛由种子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行业专家、种子企业、种植户、经销商等相关代表近300人齐聚会场,与3位大咖畅谈鲜食玉米发展之道。

  论坛现场

  1.鲜食玉米面积2000-2200万亩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鲜食玉米育种研究。1968年,北京农业大学(现农业大学)育成了我国早的甜玉米品种“北京白砂糖”。到90年代,我国鲜食玉米处于起步阶段,陆续有育成的品种推向市场,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1世纪初前10年,鲜食玉米进入初级发展阶段,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扩大,品种呈现多样化,甜加糯玉米育种取得进展。2010年,鲜食玉米产业面积突破1000万亩,鲜食玉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由种子协会牵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支持,联合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历时两个多月,走过13个产区,完成了2018年鲜食玉米调研报告。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分享了此次调研成果。

  “鲜食玉米的种植区域广泛,我国各省市区均有覆盖。近年来,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扩张迅猛,从2003年的200万亩增长到2018年的2000-2200万亩;审定品种数量同样呈现上升态势,从2014年国审通过8个品种增加到了2018年的56个品种。”邓光联说。

  我国鲜食玉米种植区域广泛,省市区均有种植,南方是鲜食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占比近65%,北方种植面积占约3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表示:“我国已是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鲜食玉米约2000多万亩,籽粒玉米5.3亿多亩,青贮玉米2000多万亩。而美国鲜食玉米仅有甜玉米,种植面积约700万亩。”

  广东是鲜食玉米种植早的地区之一,甜玉米高峰期种植面积近400万亩。近年来,由于成本高、行情不稳定、效益不如其他经济作物等因素,广东鲜食玉米产业向福建、江西等省份转移,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明显下降,新数据显示,广东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为220-230万亩。

  广东鲜食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云南是我国双色甜玉米主要产区,产量占市场份额近八成,也是冬季甜玉米市场主要供应基地之一。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临近热带海洋,水汽充足,复种指数高,形成全年供应链条,鲜食玉米种植一片欣欣向荣,种植面积达到240-250万亩,超越广东成为鲜食玉米大产区。云南鲜食玉米对外贸易的步伐加快。

  云南鲜食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作为北方鲜食玉米的代表产区,黑龙江各项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加工企业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达到180家,成功带动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7年比2016年增加76.4万亩,增长率达165%,全省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

  此外,鲜食玉米部分产区势头劲,云南、内蒙古、山西、四川、江西、黑龙江等产区增长快。

  2.行业发展面临多重问题

  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在向上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发展问题。

  邓光联提到,我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育种研发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我国生态环境多样,又是多民族国家,消费习惯差异大,鲜食品种与加工产品等有不同的要求,要满足不同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是套侵权严重。套侵权在种子行业并不少见,但在鲜食玉米品种推广上,似乎成了见惯不惊的事,未审先推、套侵权、多、杂、乱等市场乱象依然突出。

  三是技术标准不完善。种植零散、种植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统一的产品检测标准尚未制定,包装、冷藏、运输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很难使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较快,但是各地产业化程度水平总体偏低。种植生产中小农户为主,缺少生产规模大、辐射带动、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合作社、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机械化种植收获水平较低,南方地区主要以人工采收为主;冷链建设不足,流通环节面临挑战。

  五是季节性生产过剩矛盾突出。我国鲜食玉米发展仍然面临着季节性生产过剩、库存压力过大的难题,一旦各个产区集中上市,鲜食玉米上市“撞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行情不稳定。各区域种植分散,产区未能有效形成合力。此外,农民和租地大户盲目跟风,大面积规模种植鲜食玉米,加之对市场不了解,种植面积激增,给鲜食玉米销售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

  六是消费品质难以保证,对末端消费群体开发不够。消费者购买的鲜食玉米与刚采收的品质往往有很大差距,达不到消费者的愿望;对旅游、休闲、贸易、城乡老百姓、服务等方面开发不够。

  七是深加工力度不足。鲜食玉米加工目前的主导产品为速冻玉米棒、玉米粒和真空包装玉米棒等产品,加工类型不够丰富多样,加工技术、加工设备、加工质量亟需提升。

  八是品化程度低。目前,鲜食玉米产品品屈指可数,品知名度较低。鲜食玉米产业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品引作用。实施品化,才能做到优质优价,鼓励农户积种植质量好、口感好的鲜食玉米。

  九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调研的情况不难看出,从种植面积看超过100万亩的省份仅10个,其中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河南、山东、湖南等省份种植面积还很低,仅在30万亩左右,显然与的发展不相适应。

  赵久然也提到,目前我国甜玉米育种及产业总体还处于跟随或并跑阶段,品质和国外优良品种水平仍有一定差异,产后贮运和保鲜环节以及产品类型和渠道的拓宽也亟待加。

  质量小问题引起大麻烦。Crookham市场开发总监Michael Larivee说,“每个经手种子的人都有义务为种子负责,包括育种部门、生产部门、加工部门、销售部门、种子经销商、种植者,产业链条上各相关人员务必进行严格检测,确保种子的质量。”目前我国鲜食玉米存在着种植零散、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统一产品检测标准未制定等技术标准问题,包装、冷藏、运输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好品种只是成功的一半。”Larivee以Crookham公司为例,调了规范检测对控制种子质量的重要功能,“在生长、收获、加工和交付各个环节之前,我们都会进行内部认证技术员和第三方认证测试,通过反复检测保证质量。”

  3.未来十年有望突破3000万亩

  压力转化为动力,为未来鲜食玉米市场注入健活力。

  邓光联认为,先,鲜食玉米背靠大的政策,《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并且人们对于优质鲜食玉米的需求与日俱增,呈现出广阔的消费市场。而在种质资源创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更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可以预见,未来三到五年发展到2400—2500万亩,八到十年发展到3000万亩是完全可能的。”

  他总结出鲜食玉米发展的6点宝贵经验: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多样化的需求,是发展鲜食玉米的前提。

  科技创新发展,新品种的问世,是发展鲜食玉米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给鲜食玉米发展带来机遇。

  生产结构调整,产业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的扶持,是发展鲜食玉米发展的保障。

  流通、加工产业链的联通,是发展鲜食玉米的后盾。

  龙头企业(种植业大户)的带动,是发展鲜食玉米的主力军。

  对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邓光联从育种、品种推广、流通加工、市场维护、信息服务、政策支持和引导方面提出了建议。他特别指出,要大力培育鲜食玉米流通经纪人和流通商,筑牢生产与消费者的桥梁,并且应支持和扶持建立冷藏、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种植收获集中与常年均衡供应和保持鲜食玉米品质问题。

  赵久然也看到,我国当前玉米生产已进入调结构、转方式,绿色发展的新阶段。他同时建议,鲜食玉米的发展应该以糯玉米为主,甜玉米为辅,并且将甜加糯类型品种作为一个发展重点,同时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加产前、产中、产后物流贮运、采后保鲜,还应打造高端特色、营养化品种,充分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发挥出鲜食玉米的巨大潜力。

  今后如何保证鲜食玉米种业健康有序发展?“三创新一保护”,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在发言中提出,“在育种方向上创新、在品种类型上创新、在育种方式上创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622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推荐

  1. 天芪生物帮扶的野生子洲黄芪到底怎么样?
  2. 想要有效增体质,必看的子洲黄芪健康攻略
  3. 对于用眼过度的年轻人,你的生活习惯中可能缺个“它”
  4. 健康饮食篇|子洲黄芪助你开启全新的养生之路
  5. 面对复杂的黄芪市场,如何辨别子洲黄芪?
  6. 早餐很重要,健康的早餐从子洲黄芪开始
  7. 子洲黄芪提醒您春季养生的几大禁忌,切勿盲目养生
  8. 子洲黄芪告诉你:有哪些养生方式是你看不下去的?
  9. 没有那么多套路,子洲黄芪就是好喝且健康的养生茶
  10. 子洲黄芪茶让您喝的安心、用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