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县育高山蔬菜 走致富之路
“在外村建的‘飞地’蔬菜大棚不但让我家分了红,园区打工也挣了一些钱,我们不‘靠山’也能吃上‘增收饭’。”日前,在理塘县甲洼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打工的贫困户泽仁正呷对记者说。
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甘孜州立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调结构、转方式、创机制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业。目前,全州建成蔬菜基地18.23万亩。
如今,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已成为甘孜州攻坚藏区深度贫困的一张靓丽名片。
调结构上规模 蔬菜基地突破18万亩
“十三五”以来,甘孜州把高山蔬菜纳入全州100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
抓布局,优品种。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的区域布局,甘孜州东部立足川渝市场,以外销为主,低山以茄子、青椒为主,高山、半高山以大白菜、萝卜、莲白、青笋等秋淡季蔬菜为主,打造环贡嘎山10万亩有机蔬菜;南北部立足当地,面向藏青市场,着力发展城郊蔬菜,提高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
上规模,增效益。培育产业,既要质量,还要有规模,甘孜州把发展蔬菜种植纳入“产业富民之生态农牧业战略”,层层落实责任。截至目前,全州蔬菜播种面积从2014年的10万亩扩大到了18.23万亩,增长了82.3%,年均增长20%以上;去年全州蔬菜总产量达到了37.82万吨,较2014年增长86.4%,年均增长28%以上。
蔬菜的销售也从本地市场向成都、重庆甚至香港、台湾延伸。实现了从小菜园到大基地、从小菜篮到大市场、从小生产到大产业的飞跃。
转方式树品 无公害基地实现18万亩
“在全州,过去家家种萝卜、莲白、马铃薯,顿顿吃这‘三大名菜’。”州农牧科技局产业科负责人说,“十三五”以来,通过转方式、提质量、树品,全州蔬菜产业不仅成为贫困群众脱贫主要产业,也成为全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技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全州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在驻村指导过程中,引进推广了40个蔬菜新品种,集成推广了集中育苗、地膜覆盖、冬暖式设施栽培等新技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全州蔬菜品种结构从“三大”名菜向根菜类、茄果类、菌类等多类别、多品种协调发展;种植区域也从大渡河向雅砻江、金沙江扩展,不断提高了城乡居民多样化消费的需求;种植技术也从粗放种植向露地、地膜覆盖、大棚种植、设施栽培相结合发展,在理塘、德格等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次成规模地种植茄果类蔬菜,塑造了高原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
树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高原、绿色、生态是甘孜州的资源优势,依托这一优势,甘孜州以标准化生产为引,在全州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0余万亩;以品创建为手段,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18万亩,有机蔬菜47个、绿色蔬菜7个,建出口备案基地2300亩,着力打造高原绿色、生态、有机蔬菜基地。
创机制增收入 示范带动5万户农牧民
“创新机制,把构建蔬菜经营体系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助力群众脱贫增收。”州农牧供销合作局副局长杨树农告诉记者。
近年来,甘孜州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种植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全州引进蔬菜种植示范户1052户,培育了以理塘康藏阳光等蔬菜种植营销新型经营主体385户,流转土地3.5万余亩,示范带动了全州5万户农民参与蔬菜产业发展。
去年,全州蔬菜产量达到37.82万吨,蔬菜产值达到13.23亿元,通过种植蔬菜全州农牧民人均增收1470元以上。通过蔬菜基地建设,培育了蔬菜运输、销售等职业经理人(经销人)500余人,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77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