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期刊论文 >> 水稻产区稻叶甲防治论文

水稻产区稻叶甲防治论文

来源:时间:2018/3/26 14:19:02浏览量:1打印收藏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为害症状;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方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稻负泥虫俗称稻叶甲、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谷子、芦苇、游草、剪草、水稻负泥虫主要为害水稻秧苗、一般受害植株表现为生育迟缓,植株低矮,分蘖减少、负泥虫(OulmaoryzaeKuwayama)属鞘翅目、叶甲颗、成虫、前胸背板黄褐色至红褐色,略呈钟罩形、卵长0.7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幼虫长4~6毫米,头小,体短肥、蛹长约4.5毫米,体鲜黄色、水稻负泥虫一年发生1代、主要习性、假死性和群集性、雌虫通常将卵产于秧苗叶正面近叶尖处、越冬成虫活动和为害时间,常因各地差异而不同、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等,具体请详见。

  稻负泥虫俗称稻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在我国主要发生于东北、中南及华南等一些水稻产区,在黑龙江省是属于常发性虫害。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谷子、芦苇、游草、剪草等。

  1为害症状

  水稻负泥虫主要为害水稻秧苗,幼虫和成虫沿叶脉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和透明的表皮。被害叶片上形成许多白色条斑。一般受害植株表现为生育迟缓,植株低矮,分蘖减少。被害秧苗即使能复活,后期生长和产量也受影响。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整株死亡。

  2识别特征

  负泥虫(OulmaoryzaeKuwayama)属鞘翅目、叶甲颗。幼虫为寡足型幼虫,成虫为小甲虫。

  2.1成虫体长4~4.5毫米,头黑色。前胸背板黄褐色至红褐色,略呈钟罩形。鞘翅青蓝色,有金属光泽,一鞘翅上有10~11条纵行刻点。足黄色至黄褐色,跗节黑色。体腹面黑色。雌虫腹面突起,雄虫较为平坦。

  2.2卵长0.7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初产时淡黄色,渐变暗绿色或灰褐色,将孵化时为墨绿色。

  2.3幼虫长4~6毫米,头小,体短肥。初孵幼虫体淡黄色,成熟幼虫黑褐色,腹背明显隆起,肛门向上开口,幼虫将粪便堆积在体背上,故称“背屎虫”或“负泥虫”。

  2.4蛹长约4.5毫米,体鲜黄色,羽化前鞘翅变红褐色或青色,腹部变黑。蛹外有灰白色棉絮状的茧。

  3发生规律

  3.1生活史水稻负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群集在背风向阳稻田附近的山坡、田埂、沟边、塘边等杂草间或草根下越冬。春季越冬成虫初期先在越冬场所附近李氏禾等禾本科杂草上取食、活动。当秧苗露出水面后,便迁移到秧田产卵繁殖为害。插秧后立即扩大到本田。

  3.2主要习性

  3.2.1假死性和群集性成虫不仅有假死性,而且还有群集性。在越冬时,成虫常群集在一起,一般数十头集居在一起。

  3.2.2产卵雌虫通常将卵产于秧苗叶正面近叶尖处,少数产在叶背或叶鞘上。通常3~5粒或10余粒堆在一起。

  3.2.3取食初孵幼虫常在心叶内取食,稍大后才转移到叶片上为害,然后,沿地下茎钻人泥土中食害稻株须根。

  3.2.4幼虫怕干燥和高温幼虫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才出现在叶上活动,当阳光猛烈时则隐避于背光的一面,或躲在心叶等处。

  3.2.5背粪幼虫自孵化到化蛹前均具有背粪的习性。老熟幼虫才脱去背上屎堆,分泌白色泡沫在稻叶或叶鞘上凝结成茧,并在其内化蛹。

  4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1气候①越冬成虫活动和为害时间,常因各地差异而不同。在北方越冬成虫通常在6月份才开始恢复活动,待水稻长到3~4片叶时,才转至秧田繁殖为害;而在南方,3~4月份开始恢复活动,4~5月份为害早稻秧田和本田;②阴天、小雨天多,有利于负泥虫的发生。

  4.2地势负泥虫多发生于山区,半山区,尤其是山谷、山沟里稻田为多,为害也较严重,特别是周围环山、杂草繁茂和背风阴坡的冷浸田、沟边垄田发生量大,为害重。

  4.3天敌负泥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负泥虫瘿小蜂、负泥虫金小蜂、弓背小蜂、负泥虫瘦姬蜂及桑名驼姬蜂等。

  5防治方法

  5.1农业防治

  5.1.1消灭越冬成虫冬春结合积肥,铲除路边、沟塘边等处杂草,并在修沟、整路时,注意堵缝隙,消灭越冬成虫。

  5.1.2适时插秧适当提早插秧,培育壮秧,可避开稻负泥虫的为害。

  5.2物理防治可在清晨用小扫帚将叶片上的幼虫轻轻的扫落水中,连续3~4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秧田灌水消灭成虫。在水源方便的地方,当秧苗生长高度还未超过田埂时,引水入田,并浸没秧尖,同时散布7~10毫米长的稻草,使成虫附集其上,然后用竹竿或草绳连草带虫拉集田角,收集深埋,处理完后,立即放水。

  5.3药剂防治防治时期应根据田间调查以成虫大量交尾而尚未离开秧田时,施药效果好;本田期施药则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时间要在成虫大量迁入稻田、温度较高的中午为;防治标准应在田间幼虫卵孵化率为70%~80%时,或幼虫米粒大小时效果好。常用药剂有:40%毒死蜱乳油50~6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100克,或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50~60毫升,对水50~60升喷雾。

相关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52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推荐

  1. 天芪生物帮扶的野生子洲黄芪到底怎么样?
  2. 想要有效增体质,必看的子洲黄芪健康攻略
  3. 对于用眼过度的年轻人,你的生活习惯中可能缺个“它”
  4. 健康饮食篇|子洲黄芪助你开启全新的养生之路
  5. 面对复杂的黄芪市场,如何辨别子洲黄芪?
  6. 早餐很重要,健康的早餐从子洲黄芪开始
  7. 子洲黄芪提醒您春季养生的几大禁忌,切勿盲目养生
  8. 子洲黄芪告诉你:有哪些养生方式是你看不下去的?
  9. 没有那么多套路,子洲黄芪就是好喝且健康的养生茶
  10. 子洲黄芪茶让您喝的安心、用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