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今年,我市将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农业市。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徐州建设农业市的总体遵循。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给我市建设农业市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动能。市农委确立了全市农业“三创一”的总体定位,实施绿色农业创新、品农业创新、智慧农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市。创新打造绿色、品、智慧农业是徐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战略,建设农业市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目标,通过推进农业“三创一”,实现徐州农业效益、质量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成为淮海经济区绿色农业创新的头羊、品农业创新的先行区、智慧农业创新的排头兵。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打造淮海经济区绿色农业创新的头羊
徐州林业工作是江苏的跑者,在淮海经济区名列前茅,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30.1%,连续十多年保持全省。高标准农田林网覆盖率98.1%,创造了农田林网的徐州模式。荒山造林实现全覆盖,创造了石头缝里种出森林城市的奇迹。河道绿化、耕地修复和湿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大的城市煤炭塌陷地生态湿地群。徐州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成绩显著,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拥有5个省级生态县,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即将确认命名。绿色生态与现代农村融为一体,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和美丽乡村达到560个,省、市级绿化示范村700个。今后,我市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新推进绿色生态徐州、绿色生产模式、绿色美丽田园建设,依托江淮生态大走廊、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高效农田林网建设,构建绿色农业创新发展大格局。
品优先、特色发展
打造淮海经济区品农业创新先行区
我市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多,但在叫得响的农业品却不多。目前,全市农产品中,有4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17个、江苏名产品12个、江苏20个、市名产品57个,市39个。今后,我市将以品创新贯通农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推动全市农业由数量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市场优势,实现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重点实施四大品建设,即区域公用品、企业品、产品品、三品一标,每年力争新增200个“三品”认证的特色农产品。
科技优先、智能发展
打造淮海经济区智慧农业排头兵
近年来,我市立足科技创新,积推进农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成为淮海经济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突出亮点。2016年,全市农产品电商企业达到3万家,农产品销售额150亿元,全市物联网智能农业园区占比25%以上。我市农产品质量智能监管平台完成两期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完善。今后,我市将围绕打造物联网、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智能监管农业模式,建立淮海经济区智能农业科技联盟,实施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三新工程项目三大平台建设,抢占淮海经济区智慧农业创新的制高点。依托徐州雨润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淮海经济区优质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20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