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专题 >> 曾光明:土壤湿地治污难关的技术攻克

曾光明:土壤湿地治污难关的技术攻克

来源:中国土壤修复保健网时间:2018/1/18 9:06:04浏览量:1打印收藏

  “土壤、空气、水、阳光,生命的基础。”在湖南大学教授曾光明眼里,土壤是排在位的。他很喜欢土壤,他说,土壤之于地球,正如皮肤之于人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月8日,曾光明带他的团队主持完成的“功能纳米材料和微生物修复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湿地新方法”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研发历时近十年,相关成果已在15个省市的51项与湿地修复相关的工程中应用。

  说起研发,曾光明始终谦逊:“之于土壤湿地治污的其路漫漫,我们的工作是初步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有限的。”谈到技术难题,曾光明轻描淡写用一句话带过:“所有问题解决前都是大的难题。”

  追踪重金属和有机物,微生物“四两拨千斤”

  1988年博士毕业,曾光明回到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在缺硬件、平台和师资的一穷二白环境中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上个世纪90年代,曾光明开始关注湿地修复这一域。他忧虑的是,步入工业文明至今的两百多年来,人类做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但这一切都是以地球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曾光明指出,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污染物的大量侵入,土壤遭受了严重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破坏。

  1993年1月1日,曾光明带团队投入到这一新方法的项目攻坚。他明白,土壤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污染物质在一些地域高度累积而成为了“化学定时炸弹”。他说:“开始这一研究没有什么机缘,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10年后,曾光明出任环境科学工程学科军人。2012年3月4日,曾光明和他的团队欢欣雀跃,这一天,他们完成了这一科研项目。

  他们发现,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对湿地尾水、污水处理厂尾水、河湖底泥尾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去除效果好,分离方便。

  他们发现,功能微生物结合这一纳米材料,能难降解有机物,钝化重金属,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大重要科学发现:新材料+新方法+新型传感器

  给土壤做一台“修复”手术,注定不是一个人操刀就能完成的,政府、科学界、企业都应是组成这支医疗队的力量。曾光明说,科学家的角色就是应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发现高效低耗的新技术新方法。

  新材料+新方法+新型传感器,曾光明主持完成的这一项目有三项重要科学发现:发现了磁性功能纳米材料对难降解有机物(ROC)和重金属(HM)污染去除效果好,制备了去除湿地ROC和HM污染的新材料;发现了功能微生物结合纳米材料等可以有效降解ROC、钝化HM,发展了湿地降解ROC、钝化HM的新方法;发现了ROC和HM与毒莠定抗体等发生特异性识别反应会产生电流等信号,构建了检测ROC和HM污染的新型传感器。

  该项目发表了SCI论文108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项目组入选2015年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相关成果已在15个省市的51项与湿地修复相关的工程中应用。根据有关财务经济效益证明统计,已累计创造产值 270613 万元。代表性的实际工程有:国家水专项示范工程-湖南株洲霞湾港重金属底泥处理处置工程、国家863项目示范工程-上海浦东新区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堆肥工程、国务院三峡办示范工程-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

  土壤修复:上下求索,其路漫漫

  电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马克执行任务时被遗留火星。幸运的是,马克懂得土壤之于植物的意义,火星土壤成了他在火星生存下来的救星。也许只有到了火星那样的环境,才能更切身体会土壤的重要性。

  曾光明认为,当前的土壤修复和治理技术还并不能满足国家应对不同类型土壤修复的需求。“我们目前对土壤修复的技术储备还远远不够。”未来的土壤污染修复需要更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

  曾光明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污染防治方面,包括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系统分析、湿地修复等问题。

  “我们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找好突破点,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曾光明针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进行研究。2006年,他凭借该项目研究成果“堆肥环境生物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收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长期以来,曾光明都工作在教学科研线。他重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2010年11月,曾光明将所获“长江学者成就奖”的1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长江环境奖”基金,用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接下来,他希望继续在相关域开展科学研究、多出国际一流水平的论文成果,多培养国际一流水平的人才,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人物名片:

  曾光明,湖南华容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际环境信息系统协会副主席、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污染湿地修复”创新群体带头人、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批军人才。

相关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588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推荐

  1. 天芪生物帮扶的野生子洲黄芪到底怎么样?
  2. 想要有效增体质,必看的子洲黄芪健康攻略
  3. 对于用眼过度的年轻人,你的生活习惯中可能缺个“它”
  4. 健康饮食篇|子洲黄芪助你开启全新的养生之路
  5. 面对复杂的黄芪市场,如何辨别子洲黄芪?
  6. 早餐很重要,健康的早餐从子洲黄芪开始
  7. 子洲黄芪提醒您春季养生的几大禁忌,切勿盲目养生
  8. 子洲黄芪告诉你:有哪些养生方式是你看不下去的?
  9. 没有那么多套路,子洲黄芪就是好喝且健康的养生茶
  10. 子洲黄芪茶让您喝的安心、用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