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三原县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1569户,取产业发展资金975万元,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带动4323人走上了致富路,每户年平均收入达到3000元至10000元。这一脱贫成果得益于今年以来,三原县深耕果蔬经济、规模养殖、电子商务、苗木花卉、食用菌种植、光伏发电六大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实现稳定脱贫。
贫困户升级互联网思维
“双十二”刚过,12月14日,三原县陵前镇贫困户孙尚信早早来到位于村里三原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物流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的主要工作是把分拣机上筛选出来的苹果进行“智能”搬运,在这里的工作让他的生活和视野有了显著的变化。
早在2007年,孙尚信在工地上打工时不小心伤了8根肋骨,通过在医院的及时救治,他得以康复。“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让我又活了一次。”在家休养期间,看到家人的悉心照料,他决心“换一种活法”,虽然不能干一些太重的活计,但日常家里的农活他总是抢着干。
家里种植的2亩苹果园,树龄都已20年了,树龄老化、品种参差不齐,苹果树管理难、果品销售难成了令孙尚信头疼的事。如今,这些困扰着像孙尚信一样缺技术、缺平台的贫困户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农资电商服务、物流一站式配送、病虫害防治线上咨询、田间指导网上预约,三原县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商互联等互联网思维为广大贫困户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视野。
从农资产品垫资、果园管理技术指导、果园全年托管、果品线上线下包销等形式,继而减少贫困户果园投入、降低贫困户成本、学习科学栽培管理技术、提升果品品质,提升贫困户果品的竞争力,实现果品提质增效、增收致富。
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三原县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缺劳力,全年托管;缺销路,线上线下包销;缺技术,全程技术指导,缺资金,费农资供应;有资金,入股分红;有子女,进行电商、新零售培训……合作社理事长孙键说:“我们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帮扶,让贫困户升级互联网思维,带他们逐渐脱贫。”
贫困户变身产业工人
在鲁桥镇高渠村,今年38岁的张毅正在悄悄攒钱。忠厚老实的他至今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因为穷,至今还没有结婚,但此时他无限接近心中的梦想。
早年种植莲花白、西兰花等蔬菜,却连续几年遭遇销售难的窘境,因为种菜、卖菜事情比较多,“整天忙得不见人”,常常还不能照顾家人。自从去年在三原瑞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来,变身产业工人,他实现了“双收入”,每月固定收入2000多元,同时每年分红2325元。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生活有了盼头,好日子在前头。
如今,在三原瑞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门口,多了一块子——三原县残疾人种植扶贫基地,这里已经聚集了80名残疾人。其中多是贫困户,三原县及时补齐这一脱贫攻坚中的重要短板,并把他们“扶上马”,还“送一程”。
贫困户陈双年是一位聋哑人,但他思维清楚,朴实勤劳。而今,他也变成了一名产业工人,主要负责运输菌包。穿着棉衣,带着手套,他正在弯腰把菌包装上运输车,记者上前帮忙,他冲着记者大笑,并指着菌包比划。一旁的人告诉记者,“他是提醒你要戴手套,小心烫伤。”像他这样的贫困户这下都有了零风险保底分红,每年3500元,和工资每月2000多元。勤劳的他们正在凭借自身的顽努力“养活自己“,并更好地生活下去。
三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宁晓春表示,下一步将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南菜北果塬区畜的布局,因地制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扶贫产业做大做,实现稳定脱贫。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3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