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牡蛎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评价会”在广东汕头举行。与会专家指出,“别人的牡蛎按个卖,如我国上海以及法国。汕头牡蛎却按斤卖,这不利于推广,必须走高端路线,加大推广力度,促进产业发展。”
据汕头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马庆涛介绍,牡蛎是汕头海区产业化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之一,为了促进水产品健康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生态保护,汕头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汕头大学、汕头市华勋水产有限公司、科学院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等5家单位共同完成“牡蛎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开展了牡蛎体内大肠杆菌和重金属Cu、Cr、Cd、Pb的净化技术研究;在镜检牡蛎清洁养殖的研究实施过程中,设计了一种“海洋双壳贝类净化及人工育肥设施”;在太平洋牡蛎清洁养殖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在室内利用大蒜素建立起快速净化养殖牡蛎体内大肠杆菌的方法,利用大型海藻建立起净化养殖牡蛎体内重金属的方法,对养殖牡蛎开展工厂化净化。净化后,每100克软体部的大肠菌群少于300个或大肠杆菌少于230个,达到欧盟在1991年发布的《双壳贝类生产和投放市场卫生条件的规定》所要求的标准;软体部中重金属Cu、Cr、Cd、Pb的含量比未处理时显著下降,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评价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具有较的技术创新,对牡蛎品质改良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积意义,整体达到国内先水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吴灶和建议,要形成一个严谨的养殖系统,这对提高汕头牡蛎的品质、走向产业化有大的帮助。
广东海洋协会研究员麦贤杰指出,在贝类养殖过程中,附着物非常多,附着力也,开展净化养殖十分必要。麦贤杰谈及法国生蚝时表示,洁净的海区是养殖生蚝的必要条件,法国的养殖海区管理非常严格,有公安部门介入,所以法国生蚝品质一流、世界闻名。“汕头牡蛎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一定要走高端路线,还要加大设施投入,如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槽等。”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鲁义善认为,养殖户关心的是养殖效益问题,所以在牡蛎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产业化进程中核心的部分。
饶平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陈兴表示,不管哪种净化养殖技术,一定要避二次污染,确保吊养池水源干净,无有害微生物、无重金属污染。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12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