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珠江禁渔半个月 市民照样能够吃到鱼
距离4月1日起实施的珠江禁渔刚好半个月,记者昨天走访城区多个水产品市场了解到,禁渔以来对市民菜篮子影响并不大,原因是渔民平时在内河捕捞的水产品品种和数量占市场总量比例并不大,城区光明市场和各大肉菜市场水产品依然购销两旺,价格并没明显变化,大量养殖的各类水产品和部分捕捞的海鲜冰鲜可供市民选购。
在光明批发市场的 “意成水产”,摊主帮哥的冰鲜产品摆满了档口,记者数了一下,品种大约有十四五种,有黄花鱼、红衫鱼、沙尖鱼、牛仔鱼等。“近冰鲜品种少了一些,有些品种如‘九肚鱼’没有货,‘大眼鸡’也没有拿货。”帮哥告诉记者,禁渔后受影响的主要是本地便宜的小杂鱼,供应量肯定下降,但整体影响不大。记者了解到,其实非禁渔期间内河水产品产量和数量占市场比例就不大,因此市场反应平淡,反而受近期天气变化的影响,出海船只减少,冰鲜水产没有之前丰富。
在国荣海鲜档口,苏眉、阿拉斯加长脚蟹、老虎斑等鲜活海鲜养在一个个玻璃缸里。老板涛哥数着玻璃缸告诉记者,现在店里海鲜品种超过20个。“金鼓鱼、老虎斑、澳洲龙虾等很多海鲜以前都是野生的,现在都可以养殖了,供应量充足。”
不少档主告诉记者,禁渔对野生鱼类的捕捞有一定影响,不过这些野生鱼每斤均价都超过百元,普通市民一般很少食用。相反价格在40-80元每斤的养殖海鲜鱼类以及一些普通的养殖淡水鱼,才是市民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养殖类生猛海鲜的优势在于货源稳定、价格稳定,为大众所接受。
记者了解到,从4月1日12时至6月1日12时是2016年度珠江禁渔期,期间全市500多艘内河渔船禁止在内河水域进行捕捞生产。在禁渔区内,4月1日12时前内陆捕捞渔船已经全部实现“船回港、网封存、证集中”。
中山渔政支队介绍,今年是珠江第六年实行禁渔期,每年6月开渔后,渔民普遍反映捕捞到的鱼多了。因为每年四五月份是江河鱼类产卵季节,在这个时间段实行禁渔,对江河鱼类的增殖有较好的效果。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