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香菜交易所!

毛皮产业亟待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3/7/13 17:42:39打印收藏

     “毫无疑问,的毛皮产业会变得越来越大,将在未来十年保持连续的增长。”1月15日国际毛皮协会席执行官马克·欧顿在第39届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上告诉经济时报记者。但同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皮毛行业面临着发展较盲目粗放、没有形成品效应、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等多种问题,而且贸易壁垒形势非常严峻。

  毛皮生产和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毛皮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毛皮销售额占毛皮销售总额的近四分之一。据皮革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2011年,规模以上毛皮及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579亿元,同比增长31.2%;毛皮及制品(不含生毛皮)出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31%;毛皮及制品(不含生毛皮)进口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1.9个百分点。

  “已经成为大的毛皮加工国和消费国。”马克·欧顿认为,未来毛皮产业在将会是十年的连续增长,增长率应该达到10%。一方面政府制定新的五年计划,居民个人收入将翻番,随着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将为毛皮产业带来新的契机。另一方面,现已建成250多个二级城市,未来将会建立更多的大型商场,新的市场、新的城镇将会给毛皮产业增长提供动力。

  “在有更多中产阶级甚至富裕阶层的出现,需要更高的消费层次,需要买更好、更优质的产品。而且北方寒冷的城市,对毛皮产品的需求量很大,都为市场增长提供了条件。”国际毛皮协会主席赫维茨告诉本报记者,之前注重出口,目前在内需方面有很的增长。

  但皮革协会毛皮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彦杰称,是毛皮产业大国而不是国,毛皮产品价格和质量低于欧美水平。

  “毛皮交易模式不完善,养殖业与毛皮加工业信息不对称且相互之间交易分散,毛皮价格波动较大。”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说,毛皮行业应该加产业链各环节。

  缺失国际大品

  “目前我国毛皮业发展较盲目、粗放,没有形成品效应。” 朱庆骅说,若提升我国皮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皮毛产品走向国际,必须走品化路线。

  据本报记者了解,我国毛皮加工产业走过的是一条粗放发展的经营之路,没有自主知名品,所接订单80%以上来自外商的贴加工,面临着“产品多、品少、名更少”的尴尬局面,在国际毛皮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位置。

  “尽管国内裘皮制造企业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但更多的是一些地方性品,缺乏国际性品,毛皮服装的一线品仍为国外所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缺乏大的品使得企业定价能力比较弱,以利润很低的出口订单赚取有限的加工费。

  朱庆骅表示,皮毛行业面临着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且贸易壁垒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毛皮在出口贸易中遭遇的技术性壁垒较多,国外对皮毛中化学物质有较高的检测标准。” 朱庆骅说,裘皮制品销售出口依存度高,受国际上主要裘皮制品消费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影响大,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政策门槛,对我国裘皮制品出口形成贸易壁垒。一些大的买家为了避由于毛皮及其制品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任何可能的负面影响而进行赔偿的风险,他们从发展家进口毛皮及其制品时往往附加一些特殊化学物质的限量规定,这种倾向已构成影响我国毛皮及其制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些规定都会对裘皮制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朱庆骅建议,促进我国皮毛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人才培养,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交流平台,注重对皮毛加工技术的投入。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64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