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施园艺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设施农业网时间:2017/2/17 16:17:21打印收藏
摘要 目前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正处在前所未遇的大好发展时机,但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热点及重要内容,这为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与提高,也必将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论述了设施园艺工程发展的现状,指出必需认真对待,应从实际出发加以解决,把握时机,迎接挑战,以求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能够更加迅速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设施园艺;农业;发展
前言
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向农业的渗透,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国际农业域研究的热点,在荷兰、日本、以色列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大的支柱产业。设施农业作为资源高效利用型产业,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周年均衡生产,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可实现在盐碱地、沙漠等非可耕地上进行生产,大幅度地提高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施园艺是设施农业的主体,在我国发展设施园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推进了设施园艺科技创新。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的研发,创新了日光温室采光、保温设计原理,据此设计建造的第二代日光温室,室内外低温差比代提高了5℃以上,使我国的温室节能技术跃居世界先地位。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全面展开,我国园艺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设施园艺生产已是我国农业种植业中效益大的产业。
过去20多年来,尽管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就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而言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我过设施园艺产业的现代化,而且阻碍设施园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设施园艺尚未形成科学区划,区域优势不明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园艺面积大国。设施园艺产品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求,而且设施园艺产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应该说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是,直至今日,设施园艺尚未形成科学的区划。盲目建设、盲目发展而引发的无序竞争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此造成的设施园艺产业效益低下,直至生产入不敷出的亏本现象在一些地区开始显现。因此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市场、自然环境等特点科学地进行设旋园艺区划,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设施园艺区划重点包括设拖园艺优势区域区划、设施结构类型适宜区域区划、种植种类及种植制度适宜区域区划。目前这三方面均未形成科学区划。其一,目前我国南至海南岛、西北至新疆、东北至黑龙江,均在大面积发展设施园艺。说明设施园艺可生产区域的广阔性,但并不是所有区域均具有优势。应该按照经济产投比来评价不同区域设施园艺产业优势,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设施园艺优势产业区。其二,目前我国北方地区虽然以日光温室和大棚为主要设施结构类型,但是,北方地区幅员辽阔,日光温室和大棚也应依据不同地区环境特点,设计建造不同结构类型。其三,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种植作物种类虽然有几十种,但没有形成季节和地区特色,各地生产趋同,不能形成品效应。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确定适宜栽培制度及种植种类,以形成特色。因此,应当做好各种温室设施的区划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合理地提高设施的生产水平,以达到能源消费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园艺设施结构简易、设备简陋、缺乏相应的标准参数。
目前我国园艺设施类型比较齐全,有塑料大棚、单栋、连栋温室等大型设施,也有中、小拱棚、改良阳畦等中小型设旌,还有风障、冷床、遮阳防雨棚等简易设施。但总体而言,我国园艺设施的结构简易、设备简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灾害性天气和年份生产没有保障,农民遭受损失,市场供应出现波动,简易温室给生产带来较大风险。近几年,虽然我国在温室骨架设计和覆盖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设计、制造、施工均不规范,粗制滥造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温室产品设计、制造、施工、以及生产栽培、加工等相关标准。否则,将给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建立适用于不同档次的设施类型及标准参数。应该说,近20年,我国在塑料大棚与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只有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有国家标准。玻璃温室的结构标准尚未批准公布。至于日光温室标准、温室配套设备的标准至今仍是空白。所以在设施结构设计、设施类型选型和设备标准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设施园艺的作物品种单一、专用品种少,生产管理缺乏量化指标,科技含量不足。
设施园艺是在不适宜园艺作物(蔬菜、花卉、果树)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利用保温、防寒或降温防雨设施、设备,人为地创造适宜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而进行的园艺作物生产。近20余年来,我国设施园艺创造了许多种植模式,如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冬春茬、春提早茬、秋延晚茬、秋冬茬、秋冬春夏长季节栽培等,同时,在基质栽培方面,又有土壤栽培、人工营养基质栽培和无土栽培等。但这些栽培类型或模式,缺乏完整的技术体系和规范。先是缺乏适应不同种植模式的专用品种。设施园艺技术发展的国际比较表明,种子是农业生产特殊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其它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内因。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把种子技术摆在设施农业的重要位置。而我国设施园艺的作物品种单一、专用品种很少,所栽培品种多为露地品种搬到棚室中使用,专用型、系列化的设施园艺栽培的专用品种还很少,因此,产量和品质均远不如发达国家的水平。其次,由于日光温室和大棚的环境调控能力差、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无论设施本身还是生产管理,缺乏量化指标,整体性和成套性很欠缺,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经验色彩浓厚,科技含量不足,只能被动地保温、降温、遮阳、防雨,而不能主动地调节温、光、水、肥、气,这是限制设施栽培作物高产优质生产的主要障碍。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与人口矛盾日益尖锐,气候限制因子较多,因此,稳定持续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园艺设施,能够创造作物生长的有利环境条件,近年来,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各地建立了立体的、复合的、多元的种植模式,如平面结构模式、立体结构模式和时间结构模式等,使温室的生产潜力得到释放,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因此,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利用作物生长中土地、空间、季节之间的差异,建立了多物种共生、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效益统一的高产、高效益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及光、热、水、气、矿质营养资源的利用率,成为提高设施园艺作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问题
4、设施园艺经营规模较小。
我国设施园艺面积虽然很大,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温室的自动控制设备不配套,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很多作业为原始的手工劳动,工作度大、环境差、效率低。导致我国人均管理的园艺设施面积比较小,劳动生产效率比较低,不利于规模效益的发挥。由于经营规模小,我国设施园艺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日本的1/5,西欧的1/50,美国的1/300,严重影响温室的自身发展和产品效益。
5、设施园艺市场体系构建混乱。
园艺工程的三大主要技术支撑一生物、环境、工程,无论从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是经营管理,仍以分散的农户的生产经营为主,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国内现有上300多家温室制造厂家,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更没有标准化,为争市场,一些缺乏技术实力的小厂便竞相压价、无序竞争,不仅坑害了客户,也打击了有实力、产品质量好的温室企业。从设施园艺产品的市场来看,目前蔬菜市场的需求已是供大于求,卖菜难、卖好价钱更难,成为设施蔬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高质量、无公害、营养丰富、消费者放心的优质安全产品却又供不应求,出口产品缺口更大;在市场上叫得响,立得稳的品产品,无论蔬菜、果品或花卉,更是少得可怜。这与产品生产过程不能实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有密切关系,更无法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来经营和管理设施园艺的生产。因此,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虽然给我国的设施园艺带来了很大机遇,但由于产品商品化程度低,所以一些机遇很难抓住,甚至丧失。因此,根据各地的经济和交通运输等条件,依托现有设施规模,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建立信息畅通、运输便捷的现代设施园艺产品交易与流通体系,是促进产品流通,提高效益,拉动区域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6、能源投入不足制约发展。
能源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全照搬发达国家高能耗的大型连栋温室发展道路,是完全不适宜我国目前的生产实际和国情。我国日光温室约过半已实现了节能,但由于设施简陋,环境控制尚难达到作物生长发育适宜的要求,因此生产出的产品优质率较低,在蔬菜产品总量相对过剩的今天,这种低质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效益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适当增加温室结构与配套设施的投资比重,通过增日光温室的性能来提高园艺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如何把日光温室的节能与大型智能温室环境的现代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增我国特有的日光温室的环境控制能力,提高设施园艺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已成为实现日光温室现代化,促进我国日光温室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问题。
7、设施园艺技术推广普及是促进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是连接政府、科教、企业、和农民的纽带。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以设施园艺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是一种技术集约性、资金集约性和劳动集约性的高技术产业,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设施园艺的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和要求都比较高。但是,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目前仍然是我国的农技推广主要的投资主体。但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非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如设施园艺专业技术协会等发展缓慢,农业科技队伍在运行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在工作思路上跟着政府走,在工作形式上围着导转,在推广方法上,延用“技术+行政”的推广模式。这种工作方式和方法己经不适应设施园艺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技术+市场”的新型推广模式,难以满足设施园艺发展中广大农户对技术推广的需求。因此,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协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的设施园艺技术推广技术体系,促进设施园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设施园艺技术己成为促进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8、发展措施和正常建议
我国虽然早已稳居世界设施园艺大国之,但是与荷兰、日本、美国、西班牙等设施园艺科技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空间。针对我国设施园艺的实际情况,发展设施园艺要采取如下发展措施和政策建议:
组建设施园艺产业部门、改革设施园艺运行体制
(1)组建设施园艺产业部门
目前,我过明确设施园艺产业由农业部农机化司负责,各地的农机部门也都将管起这项工作,这是不科学的。设施园艺是集生物、环境、工程三个域技术的有机集成,工程通过设施创造一个园艺作物生育的环境,而这个环境要达到园艺作物生育生长的标准,在这三者之间。生物是核心,环境是载体,工程是基础。设施园艺产业部门的设置,只对设施园艺科研、生产、技术,信息、销售、可持续性发展,自上而下统一管理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适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应该对我国设施园艺的气候条件、经济基础,自上而下确定机构,设定编制、明确专人管理。生产和技术机构的设立,制定适合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档次的技术规范。
8.1以市场为导向、加设施园艺的宏观管理
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基本上处于一种盲目发展的状态。对于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应在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设施园艺的宏观管理。设施园艺生产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引进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稀品种,培育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质量,规范产品,创出品。对园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要形成一条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设施园艺的宏观管理,要按照国家经济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置有序、健康、快速地发展,要尽快把设旋园艺的开发建设纳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农业发展计划,作为农业产业开发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2注重培养专业化生产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
加快设施园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设施农业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应大力普及设施园艺的科学知识,使我们的设施园艺产业尽快转到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设施园艺是高投入、高出产、科技社会性密集型的集约农业,经营者要有较的经营管理意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要根据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综合经营管理入手,增加经济效益。
8.3尽快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
近几年,虽然我国在温室骨架设计和覆盖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设计、制造、施工均不规范,粗制滥造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温室产品设计、制造、施工的相关标准。
8.4化设施园艺生产的保险意识
设施园艺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的产业。要使科研、生产和经营单位的法人树立起烈的保险观念,建立起相应的保险机构和体系,避或减轻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对设施园艺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确保设施园艺生产健康发展。
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方兴未艾。总之,设施园艺发展要在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基础上,创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路子,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设施园艺体系。

热点资讯
-
信息正在更新中...
精彩推荐
-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77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