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蘑菇交易所!

吕巷镇秸秆回收种蘑菇

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7/12/14 15:19:18打印收藏

“秸秆处理不用愁,只要堆在田里就有机器来打包回收,每亩还能多50块钱哩!”日前,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太平村的种粮大户老张满心欢喜地说起今年秸秆的处理方法。

老张今年种了700多亩水稻,按照每亩产生秸秆800公斤计算,700亩水稻将产生近56万公斤的秸秆。“早的时候,都是一把火烧了。后来不能烧了,就是烂在地里。”过去几年,秸秆处理一直让老张颇为头疼。然而,令他意外的是,今年的秸秆却变成了“香饽饽”。原来,廊下镇的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将秸秆变废为宝,经过加工、发酵,制成蘑菇种植的基料,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双赢。“我们把回收后的秸秆与鸡粪混合,发酵一段时间后,就是蘑菇种植好的基料。”联中合作社负责人陈林根告诉记者。

来到联中食用菌合作社的厂房,记者见到了秸秆“华丽转身”的全过程。在合作社的广场上,铲车来回作业,将干燥的稻草与鸡粪混合后放进仓库里加温发酵几天后,秸秆就变成了黑黝黝的基料。“本身鸡粪和秸秆其实都含有丰富的养分,现在经过发酵后,养分得以充分混合,就是非常好的肥料。”陈林根说。

据了解,2015年,联中蘑菇采用荷兰引进的先进技术,用鸡粪和秸秆作为基料,实现绿色生态的蘑菇种植新模式。目前基地已经拥有12台水稻秸秆打包机,每到三秋时节,打包机就到田里,将粉碎的秸秆进行回收、打包,二次利用。目前,合作社每年消耗的秸秆达到2万吨,相当于25000亩水稻的秸秆产量。

“不仅解决了秸秆离田和收储等‘老大难’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一些老百姓也不用为秸秆处理发愁。”令陈林根更为高兴的是,在采收完蘑菇后,这些基料还能再次还田,成了优质的有机肥料。如此不仅疏松了土壤,还能作为有机肥出售,增加收入。据悉,目前联中除了蘑菇种植外,每年的有机肥收入也 能达到30多万元。

今年,陈林根又扩建起了一栋标准化的蘑菇生产用房,进行双孢蘑菇种植,并以“基地+农户”和“农超对接”的模式,示范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加入到了“种稻→秸秆→种菇”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

相关资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40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